你的位置:九游会平台app > 新闻动态 >


融资13亿全部亏光!眼看公司账户见底,两任实控人都选择套现离场

发布日期:2025-05-22 12:33    点击次数:121


2次融资13亿,不到15年全部亏光!

海源复材是如何在IPO后,一步一步走向衰亡的?

原海源复材实控人甘胜泉

不得不佩服上市公司老板们,无论公司业绩差到什么样,自己总能赚到钱。甘胜泉"画饼"5年后套现3.5亿出局,“事了拂衣去,深藏功与名”。

公司股票也于4月29日起被实行“退市风险警示”特别处理,股票简称由“海源复材”变更为“ST海源”。

按照往年财报显示:上市于2010年的海源复材,至今已经15年。如果把这15年的利润相加,共亏损12亿。几乎上没有一年是赚钱的。

但就是这么一家持续亏损的企业,却靠着“画大饼”2次成功融资。并且靠着融资获得的13亿硬生生亏了15年不倒。

公司创始人李家三兄弟更是最后多次套现高达9亿多。而甘胜泉作为海源复材的第二位实控人,说起来也就实际控制了海源复材四年的时间。

早在甘胜泉之前,实际控制人其实是李氏三兄弟。也就是那个将海源复材包装上市的三兄弟。

“海源复材”是一家以光伏新能源、成套机电液压一体化装备、轻量化节能制品为主,相关产业多元化发展的科技型综合供应商。旗下拥有海源智能、海源新材料、海源电源等企业。

可以说是一家涵盖了实业和高新科技为一体的多元化上市公司。连续多年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。

公司创立于1988年,1994年成功研发中国第一台千吨陶瓷砖全自动液压机。让企业一夜成名。

2003年建成大型新型墙材生产线,2006年研发成功中国第一台2100吨耐火材料全自动液压机,成功打破国外耐火材料压机在中国垄断地位。

2008年,荣获“中国液压成型装备制造第一家”称号,彻底奠定了海源复材在这一领域的地位。

打造这一切的李氏家族在当时拥有海源复材的绝对控制地位,可以说海源复材是一个典型的家族企业。其中李良光作为海源复材的核心人物,贡献最大。

毕业于福州大学的李良光1988年投资4万元,下海创办民营企业福建海源公司(海源复材的前身)。历经20多年的发展,公司创造了多个“中国第一”!

公司发展期间,离不开他两个哥哥的大力支持。李良光的两个哥哥李祥凌、李建峰都是海军退役军人。在两个哥哥的大力支持下,企业发展非常迅速。

在上世纪90年代改革春风的大浪潮之下,外贸企业的发展势头不容置疑。靠着先进的液压成型机械设备,兄弟几人通过参与国际贸易,出口退税、外汇留成等政策支持赚到了大桶的资金。

后来在中国加入WTO后,很多优惠政策的消失让企业也一度迎来了寒冬,李氏兄弟随即开始转战国内市场。

海源自动化机械股份有限公司

靠着企业良好的发展和盈利,海源自动化机械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成功上市。靠着国内“液压压机之王”的荣誉,成功募集资金7.2亿。

公司上市后不到3年,企业就迎来了寒冬。持续的亏损让本就摇摇欲坠的企业风雨飘摇。直到2015年的时候,拓展了碳纤维复合材料业务。因为新兴业务的增加,公司也由海源机械更名为海源复材。

正是靠着这个项目,2016年公司定向增发,海源复材又成功融资6.036亿。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,这个项目不仅没有给企业带来转机,反而成了李氏家族退场的最好机会。李家三兄弟一次性套现4.7亿现金。

当甘胜泉入场的时候,李家再次套现4.4亿,直接把“烂摊子”丢给了甘胜泉。

获得海源复材的控制权后,甘胜泉通过变卖资产,赶在年底前扭亏为盈。成功避免了企业被退市。达到了“保壳”的目的。

靠着光伏行业起家的甘胜泉,他创办的江西赛维可谓是大名鼎鼎。作为江西省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企业,2010年的时候体量位居全球第一。

当甘胜泉以0元对价将自己名下的新余赛维电源装入上市公司海源复材,海源复材开始进入光伏赛道。

甘胜泉宣布投建规模达300亿的扬州项目和80亿的滁州项目,想通过新一轮资本运作让海源复材起死回生。已达到他“借壳”的真正目的。

利好消息放出后,海源复材股价从5.59元左右涨到35.76元,一度也创造历史新高的“神话”!

可惜的是,这两个项目最终都没有落地。导致早已陷入亏损的海源复材再难坚持下去。最终无奈将赛维电力股份转让给金紫欣,虽套现3.5亿落得个黯然出局。

但不可否认的是,甘胜泉将赛维整合入海源复材“借壳”的案例无疑是成功的。而被“借壳”的海源复材也彻底成为了历界股东套现的工具。



    热点资讯

    相关资讯